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 共育未来之星


发布时间:

2025-04-09

3月28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实验中心主任曹葵老师走进中山小学,为五年级的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化学课,主题为“藏在化学里的能量”。此次授课旨在激发学生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化学能量的奥秘。苏威尔也为本次科普课程提供了人员、技术和课堂实验设备的支持。

 

 

课堂上,曹老师从生活常见现象切入,借助电池为玩具供电、风车发电等实例,把抽象的化学能量概念讲得直观易懂。在“太阳能小车为何能移动”的探究中,学生们理解了化学储能原理。

 

 

 

 

曹老师还展示三个趣味实验:
第一个实验里,镁粒和盐酸溶液迅速反应,释放氢气和热量,学生能看到气泡、感受到温度上升,直观认识化学能向动能、热能的转化。

第二个实验,锌粉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溶液颜色改变,展现了化学能量的转移。

 

 

 

第三个实验,小苏打与柠檬酸在水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让塑料袋膨胀,学生触摸袋子,体会到气体生成带来的能量释放。

 

 

课后,曹老师耐心地一一解答同学提出了各种问题,并鼓励孩子们保持好奇心,勇于探索未知。他强调,化学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验室里的实验,更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

 

 

3月29日上午,民革“中山博爱·启明星”科学素养提升课堂系列活动第六场走进世茂花园社区,旨在进一步提升社区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与热情。本次活动特邀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实验中心主任曹葵老师担任主讲嘉宾,吸引了社区众多青少年及其家长参与。苏威尔提供了本次科普活动所需的实验器材。

 

 

曹老师以“食品添加剂的奥秘”为主题,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化学科普课。曹老师以猫粮为例,向孩子们讲解食品添加剂的重要作用,带领孩子们认识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他指出,食品添加剂并非“洪水猛兽”,而是现代食品工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合理使用能够保障食品安全、提升食品品质。

 

 

课堂上,孩子们对“食品添加剂是否安全”这一问题表现出了浓厚兴趣。曹老师通过现场演示,带领孩子们亲手制作了食品添加剂甘氨酸铜。通过动手实验,孩子们不仅直观地观察到了化学反应的奇妙变化,更深刻理解了科学实验的严谨性。

 

 

本次的科普课程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尊重科学、理性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面,更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为他们未来的科学探索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苏威尔始终热忱于社会公益事业,尤其专注于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之后也将持续关注这一领域,并尽己所能,共育未来之星。

 

获取报价

如果您对我们的产品感兴趣,请留下您的电子邮件,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谢谢!

提交留言